食材用料:
五花肉
蒜苗
豆瓣醬
薑
蒜
老抽
生抽
糖
食譜做法:
1.1肉片放置到不燙手後切成約4*6cm,厚度2mm的片備用
2.2五花肉去毛,肉皮烙到略焦以去腥。鍋裡冷水下拍散的薑和花椒,煮沸,入肉塊煮至恰好斷生撈起。這個時候可以準備輔料,調料和配菜。韭蔥(或蒜苗等)切馬耳朵型,豆瓣醬鍘細,薑切片,蒜兩塊拍碎。老抽和生抽1:2調勻,加入半小勺糖
3.鍋燒熱,下一勺植物油潤鍋,倒掉。這個步驟是為了去除鍋的金屬味
4.下少許豬油,六成熱後放肉片,註意不要炒太乾,待到吐油後把肉片撥到鍋一邊,放入薑蒜和豆瓣醬爆香,和肉片一起合勻翻炒。加調好的醬油汁以及1/2的鹽量。炒香後把肉撥到一遍下韭蔥,下另外的1/2鹽量,炒勻後和肉合勻炒至斷生盛盤
食譜小貼士:
1,關於主料:頭刀肉和二刀肉為上品,如果找不到則用保肋肉(即五花肉,也稱三線肉)替代之。五花肉的肥肉部分帶有隱隱的筋絡,吃起來總是不及前兩者的嚼感來的爽利,炒到燈盞窩也有難度。另外說一句,下了豆瓣醬後的燈盞窩則稱為燈籠窩,取紅亮之意。
2.肉的前期處理:提前須要揀盡豬毛,烙燒豬皮去掉多餘的腥味,切去多餘瘦肉部分,一為提高肥瘦比例,二為使肉片規整,提高品相。和飛水去血末不同,豬肉應該沸水下鍋煮至斷生,水裡下拍散的薑塊和花椒粒。判斷方法為從中間一切為二,無血水即可撈出。
3.切肉片:肉片應在微溫狀態下切好,如果徹底放涼切很容易導致肥瘦肉分離。肉片大約切成6*4cm的片,厚度控制在2mm。至於要斜紋切就不用老生常談了罷。肉應該現切現炒,涼掉後脂肪粘連炒也炒不開,徹底毀了一鍋好肉。
4.調料:回鍋肉必備調料應該是醬油,郫縣豆瓣(鵑城牌味道醇厚,推薦之),白糖和料酒。老川菜食譜裡隻會說“醬油”,和老抽生抽沒什麼關系,四川本地醬油色澤在老抽和生抽之間,我用老抽和生抽1:2的比例混合代替效果也不錯。
白糖量不多,隻提到提味的作用,成菜不應該吃到明顯的甜味。提前把糖溶解在醬油裡以防上味不均勻的情況出現。
至於有人倡導的豆豉和甜麵醬,我隻能說不是回鍋肉傳統技法。館子放這兩味的也有。不過不用為了一盤回鍋肉專門去尋倒是真的。豆豉如果要放請用永川豆豉,鍘細後和豆瓣一同放入。料酒不限,能有自帶一點特殊甜香的米酒更好。
5.輔料:薑切片,蒜拍碎。江湖菜還喜歡放一些泡生薑和泡辣椒,試過幾次都很喜歡。如果傢裡有泡菜壇子可以試試看。
6.配菜:回鍋肉的經典配菜是蒜苗,切成馬耳朵型。老輩人一般更講究一些,冬天用蒜苗取馥鬱的香味,夏天蒜苗有了大蔥味,棄之不用以青椒替代。不過如今下鍋剛炒到斷生,保持清脆的土豆片,洋蔥,蓮花白,甜椒都能見到。依自己口味就好。我用了韭蔥其實也覺得不錯。
值得一說的是白麵鍋盔,即烤熟的白發麵餅,炒進去吸收了大部分的肉油,相當好吃,可惜奪走了肉味,反倒最後盤子裡剩下的都是肉了。不妨第二頓剩一點再放好了。